展会新闻
  • 2022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加大加厚地膜与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应用力度

    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农发〔202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部机关各司局、派出机构,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各直属单位: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特殊而重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持续抓好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重点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工作布局上,重点围绕“四稳四提”展开。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菜,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稳定用地、金融等政策,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提高建设质量、管护水平,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收入稳势头提后劲。坚持产业带动、就业创业拉动、改革驱动等多措并举,坚决杜绝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稳定农民增收好势头,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一、全力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要花更大的功夫、下更大的力气,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出台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规定配套考核办法,增加面积和产量的考核权重,严格开展考核。经国务院同意,将粮食和大豆生产目标任务分别下达各省份,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构建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适当提高稻谷小麦*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根据农资价格上涨情况,适时推动对农民种粮予以补贴。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推动主销区和主产区开展产销合作。加强指导服务。分区域、分作物、分环节制定技术指导意见,特别是针对部分地区的晚播麦制定“促弱转壮、早发稳长”技术方案,集中资金资源,实行包省包片**指导、科技小分队驻县精细服务,因地因苗落实各项关键措施,加强农资调运和农资打假,打好夏粮丰收这场硬仗。深入推进绿色高产行动,集成推广标准化技术模式。狠抓防灾减灾。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制定应对“拉尼娜”应急预案,科学防范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灾害。加密草地贪夜蛾“三区四带”防线,强化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强化应急救灾机具储备和作业服务队伍建设。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持续抓好机收减损。实施全国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建设规划。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   (二)攻坚克难扩种大豆和油料。启动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支持在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加强大豆良种调剂调配,强化农机装备改装配套和研发攻关,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落实关键技术措施。积极恢复东北大豆面积。合理确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扩大粮豆轮作规模,引导农民扩种大豆。推进地下水超采区、低质低效和井灌稻区“水改旱、稻改豆”,在黑龙江第四、第五积温带等区域实施玉米改大豆。全力抓好油料生产。在长江流域开发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因地制宜推广稻油、稻稻油种植模式,促进优质、宜机化、短生育期油菜品种应用。在黄淮海和北方农牧交错带发展玉米花生轮作,因地制宜扩大花生面积。拓宽食用植物油来源,挖掘米糠油、玉米胚芽油等生产潜力。   (三)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稳定生猪基础产能。围绕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规模养殖场(户)保有量等核心指标,分级落实产能调控责任,稳定环保、贷款、保险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确保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推动大型猪企组建产能调控联盟,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实施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开展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启动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行动,开展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试点。优化屠宰企业区域布局,推进屠宰企业标准化创建。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快推行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治,建设一批人畜共患病净化场和无疫小区。健全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压实属地责任,配齐配强专业人员。   (四)推进渔业绿色发展。发展健康养殖。编制全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推动建立重要养殖水域保护制度。深入开展***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推进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达标治理,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大水面生态渔业,开展深远海养殖试点,推进低洼盐碱荒地渔业开发利用。优化海洋捕捞业。落实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政策,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捕捞年产量不得超过2020年分省控制指标。支持近海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和渔船更新改造。推进渤海限额捕捞管理,完善黄河禁渔期制度。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科学规范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扎实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五)统筹抓好蔬菜和棉糖胶生产。加强蔬菜生产能力建设。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增加应急保供考核权重。加强北方设施蔬菜和南菜北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建设一批蔬菜应急保供基地,提高大中城市周边蔬菜生产供应能力。稳定棉糖胶生产。完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稳定新疆棉花生产。探索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加快天然橡胶老旧胶园更新改造,推进胶园标准化生产。   (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抓数量更要抓质量,持续严打禁用药物使用,严控常规药物残留超标,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突出问题。强化监测预警。实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构建部省联动、各有侧重监测机制,着力解决应检参数覆盖率低、部分产品抽样基数过少等问题。开展粮油生物毒素、跨领域交叉用药等风险评估。强化监管执法。深入实施“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加大监督抽查、暗查暗访力度。加快推进常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制定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行刑衔接办法,强化检打联动。创新监管举措。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机制,压实属地责任。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推进“阳光农安”智慧监管试点。实施全程追溯促进行动,落实追溯管理制度,发布一批追溯典型案例。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动态评价。   (七)加强农业国际合作。搭建合作平台。认定第二批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稳步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农业服务贸易促进行动,促进优势农技、农机走出去。深入参与国际粮农治理。加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土壤健康、粮食减损等共同议题的合作**,支持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在华运营。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八)健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加强动态监测。简化监测识别程序,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全部纳入监测,做到应纳尽纳。落实**帮扶。严格落实监测帮扶责任,对有劳动力的监测户,因人因户落实开发式帮扶。对无劳动力的,及时落实综合性社会保障等帮扶措施。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   (九)培育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指导脱贫县编制实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育。引导龙头企业到脱贫地区建立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布局加工产能和流通设施。开展脱贫地区农业品牌公益帮扶,支持脱贫地区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促进与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对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发展重点产业。巩固光伏脱贫工程成效,支持有条件的脱贫地区发展光伏产业。持续跟踪金鸡帮扶项目进展,强化产业融合项目等配套支持。打造典型样板。选择脱贫县相对集中、产业基础好的市(地、州),整市建设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区,推进全域规划、全链开发。推动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重点支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全产业链开发。   (十)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强技能培训。落实脱贫人口就业奖补等政策,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稳岗就业能力。推动东西部省份做好省际间劳务协作,扶持帮扶车间发展,吸纳农村脱贫劳动力就业。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聚焦大型特大型安置点,持续开展易地搬迁后续发展跟踪监测,全面摸清后扶工作进展情况。深入实施就业帮扶协作专项活动,加强劳务组织化输出,稳步提高就业质量。指导各地健全完善社区治理体系,逐步提高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促进社会融入。   (十一)做好重点帮扶和协作帮扶。加强重点帮扶县扶持。协调落实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政策,组织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选派科技特派团帮扶,实行产业技术顾问制度,有计划开展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建立健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跟踪监测机制,开展定期监测评估。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拓展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域,深化区县、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持续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成效考核评价。强化社会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优先将产业发展项目纳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库,引导龙头企业参与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制定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意见。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援藏、援疆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等重点区域帮扶工作。   三、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夯实农业现代化物质基础    (十二)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配合做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工作,推动划好划足永久基本农田。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分类明确耕地用途,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棉油糖菜和饲草料等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种粮。推动各地通过调整补贴发放、发展社会化服务、强化考核等方式,*大限度挖掘撂荒地潜力。       (十三)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多渠道增加建设投入,提高投入水平和建设质量。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统筹发展15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指导各地特别是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等重点区域,对未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的中低产田,制定改造实施方案,分区域有计划实施改造,消除耕地质量关键障碍因素,提升耕地基础地力。推进盐碱地开发利用。开展全国盐碱地普查,摸清资源底数。研究制定盐碱地综合利用规划,探索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分类建设集中连片耕地,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在松嫩平原、环渤海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支持在西北戈壁、荒漠等适宜地区发展集成多种设施农业技术的现代寒旱农业,拓出更多耕地增量。      (十四)着力提升耕地地力。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还田等综合措施,完成1亿亩保护任务。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在东北、黄淮海、西北等区域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1亿亩以上。强化退化和污染耕地治理。针对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等问题,开展退化耕地治理试点,建设集中连片综合示范区。分区分类治理重金属污染耕地5000万亩左右,加大安全利用技术推广力度。开展土壤普查。启动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选择典型县开展普查试点,指导具备条件的省开展全省试点。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      (十五)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深入推进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保护、**鉴定。加快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建设一批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加快推进育种创新。深入推进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将耐盐碱育种等纳入攻关范围。探索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构建高效**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强化制种基地建设。实施南繁硅谷建设规划,加快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强化种业市场监管。贯彻落实种子法,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行为。   (十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快装备补短板。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明确机械化发展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编制和完善短板机具装备需求目录,制定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方案,建设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加快研发制造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的短板机具。加强装备集成推广。建设一批主要农作物生产、规模养殖和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打造一批农机农艺融合高标准应用基地,集成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先进适用装备。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推动建设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制定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意见。加大政策支持。优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操作办法,推进补贴机具有进有出、优机优补,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油菜收获等机具以及大型复合智能农机和成套设施装备等。      (十七)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实体化运行,加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能力条件,推进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建设,引导优化中央和地方农业科技资源布局。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全产业链协同攻关。强化科技推广应用。引导农业科研院校创新整县承包、定向服务等机制,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基地,继续实施特聘农技员(防疫员)计划。加快推进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      (十八)建设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发展智慧农业。建设一批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和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支持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建设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引导平台企业、物流企业、金融企业等各类主体布局乡村。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   四、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绿色转型   (十九)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促进节肥节药节水。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进粪肥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建设100个绿色防控县。开展科学安全用药技能培训,淘汰4种高毒农药。实施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促进规范用药。落实分区域、分作物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加快推广应用旱作节水技术。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制定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建设,组织认定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制定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探索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研发。   (二十)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程,加快培育畜禽粪肥还田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加大加厚地膜与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应用力度,打击非标农膜入市下田。在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选取一批重点县整县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发布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和名录,深入推进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实施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灭除行动。   (二十一)常态化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强化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实施“十省百县千户”跟踪帮扶,开展退捕渔民技能培训“暖心行动”,积极纳入“护渔员”队伍。推动落实退捕渔民养老保险、帮扶救助等政策。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开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发布长江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完成长江江豚全面普查,加强中华鲟保护。在重点水域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提升执法监管水平。持续开展长江十年禁渔、海洋伏季休渔、黄河流域禁渔管理等“亮剑”专项执法行动,加强长江口周边海域捕捞渔船管控。强化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健全渔政执法队伍和协助巡护队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监管。开展禁捕工作考核和暗查暗访,用好监督检查、通报约谈等手段,压紧压实地方责任。   (二十二)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深入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强化标准**。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计划,制修订500项农兽药残留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遴选10个农产品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创建100个***标准化示范基地。以粮食、果蔬、畜禽等品种为重点,开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品质评价,推进农产品分等分级。强化全域推进。依托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全域全面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建设一批展示基地,遴选推介典型技术模式。强化品牌打造。出台发展农产品“三品一标”指导意见,加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管理。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支持2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打造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协同发展典型。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加快农业品牌标准体系建设。   五、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做优乡村特色产业   (二十三)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平台载体。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水平,引导龙头企业和要素集聚。加快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聚焦省域主导产业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引导建设一批乡村作坊、家庭工场。发布推介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乡村工匠目录。优化发展环境。指导各地制定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实施细则。发布乡村重点产业指导目录。建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先行区,探索建立乡村多元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建立乡村产业统计调查体系。推动常态化开展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统计核算,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自主开展统计核算试点。   (二十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全产业链开发。扶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冷藏保鲜、原料处理、分级包装等初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到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等精深加工,发展食品预处理、中央厨房等模式,大力推广减损增效加工标准和机械装备。围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建设一批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遴选推介一批农业产业化头部企业、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和重点行业头部企业,培育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上下游主体有效衔接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建中国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二十五)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精品工程。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遴选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促进农文旅融合。支持培育具有农耕特质的乡村文化产品,大力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休闲体验产品。创新支持方式。推动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鼓励各地通过购买服务、定点采购等方式,支持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   (二十六)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鲜活农产品生产大县整县推进,促进合作联营、成网配套。认定一批***农产品产地市场,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开展田头市场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培育壮大县级产业化运营主体,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促进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   (二十七)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建设,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入乡创业。加大农村创业人才培训力度,培育一批农村创业带头人队伍。举办农业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推介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   六、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十八)建立乡村建设推进机制。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落实专项任务责任制。建立乡村建设行动专项推进机制,推动各部门制定专项推进方案,细化年度目标任务。指导各地以县为单位建立乡村建设相关项目库,把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通村组路硬化、农村供水等优先纳入,健全入库项目审核和绩效评估机制。健全农民参与机制。编制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完善程序和方法,引导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总结推广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项目的有效做法。   (二十九)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细化年度重点任务,逐项推进落实。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改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重点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常态化开展改厕技术服务和问题排查,指导地方科学选择技术模式,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强化改厕全过程质量管控。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协调有关部门,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处理利用。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着力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三十)协调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加强沟通协作,推动有关部门加强村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进村庄规划工作。指导各地以县为单位,制定村庄布局规划,组织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或实施方案。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协调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乡村清洁能源、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补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薄弱环节。开展示范创建。探索开展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推进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创建,遴选推介第四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三十一)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化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总结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经验,发挥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带动作用,推广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治理等乡村治理方式。推动解决乡村治理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乡村善治指数评价体系。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以县乡为单位细化村规民约约束性措施,开展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介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加强农耕文明传承。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启动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认定,开展“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系列宣传。办好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   七、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三十二)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改革。稳妥推进试点。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妥扩大试点范围,选择部分县开展整县延包试点。制定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办法,推动中央、省、市、县农村土地承包信息数据库和应用平台互联互通。规范土地流转。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监测分析,指导各地依法健全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土地经营权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   (三十三)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深化宅基地改革。继续抓好新一轮宅基地改革试点,总结形成一批确权、赋权、活权的制度成果。统筹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分类确定处置政策,妥善化解宅基地历史**问题。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制定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指导各地制修订宅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启动全国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政策。配合做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三十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任务总结,推动表扬表彰先进地区、集体和个人。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推动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推动修订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开展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试点。   (三十五)统筹推进农垦等其他领域改革。深化农垦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开展改革发展质量监测,研究深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模式和路径,推动解决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问题。推动健全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管理制度,加强农垦行业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改革顶层设计。推动深化新阶段农村改革,提出系统全面、衔接配套的改革举措,系统谋划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任务。发挥新时期农村改革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推介一批农村改革典型案例。   (三十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发展质量。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小农户成长为家庭农场,引导以家庭农场为成员组建农民合作社,引导推动农民合作社办公司发展。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加强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强化服务对接。深化社企对接服务,确定一批社企对接重点县,遴选一批优质企业,解决主体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共性难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展“千员带万社”活动,鼓励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   (三十七)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制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指导意见,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拓展服务领域。推动服务领域从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向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拓展,从产中向产前、产后等环节延伸。加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力度,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主体,开展技术集成、生产托管、仓储物流、产品营销等服务。创新指导方式。深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打造一批创新基地,培育一批创新组织,形成一批创新模式。鼓励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协会、指导中心等行业组织,制定服务标准规范,加强资源共享和行业自律。       八、强化要素支撑保障,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三十八)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推动建立乡村振兴责任落实、组织推动、要素保障、社会动员、监督考核等机制,加快形成上下贯通、**施策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标责任制,开展省级党委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给予督查激励。总结评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效果,推动如期完成目标任务。推动按规定建立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引导各地开展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活动。   (三十九)拓宽农业农村投入渠道。扩大财政投入。加强监督指导,推动各地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推动出台农业农村领域专项债操作指引,发挥专项债券资金对促进乡村振兴作用。强化金融支持。配合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乡村振兴信贷投放,探索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常态化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优化农担奖补机制,支持扩大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引导更多发放首贷、信用贷。鼓励各地开发特色品种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险种,完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机制。推动设立乡村振兴基金。落实重大项目。实施“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提高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储备质量,强化执行监管和绩效考核。   (四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启动“神农英才”计划,推动实施“英才岗位”制度,遴选支持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每年培育2万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养一批乡村工匠。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开展全产业链培训,面向种养大户、退捕渔民和专业农机手开展重点培训,面向大豆、油料作物生产和东北黑土地保护开展专项培训行动。举办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和农民技能大赛,挖掘培育一批农村实用人才。   (四十一)加强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健全法律体系。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耕地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渔业法、畜牧法等,完善种业振兴、生物安全、农村土地制度等领域的配套规章。加强综合执法。深入实施农业综合执法能力提升行动,加强执法培训和队伍规范管理,完善执法装备标准,推进统一着装,开展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跨省交叉互评和练兵比武活动。强化普法宣传。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开展“宪法进农村”“乡村振兴、法治先行”等普法活动,推介三农领域法治案例,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涉企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加快推进许可证照电子化,大力推进权责清单编制工作。   (四十二)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推进,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建设10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县、1000个左右示范乡(镇)、10000个左右示范村,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发挥示范**和要素集聚作用。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创建一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标准体系、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推动对建设成效明显的开展正向激励。 农业农村部2022年1月14日

    查看更多>>
  • 想提高生产产量?聚乳酸(PLA)年增长高达20%,你确定不要搭上这班车?

    近几年,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禁塑令”的推行、环保检查、跌跌跌跌的塑料行情……塑料厂不好开,生意难做。白色污染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很多人疑问,花钱购买塑料袋就实现环保了吗?显然没有!要从质上改变“白色污染”,需要改变塑料袋的材料本身。因此,可降解塑料材料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聚乳酸(PLA)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从2015年到2020年,聚乳酸全球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0.9%,到2020年全球聚乳酸消费市场将达到51.6亿美元。聚乳酸制品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完全降解,*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被植物吸收,从而实现在自然界的绿色循环,这对保护环境非常有利。因此, 聚乳酸已被公认为替代石油基塑料*具前景的环境友好材料。除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能外,聚乳酸的透明度、力学性能等与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石油基聚合物相近,可有效替代石油基高分子材料; 聚乳酸具有良好的加工成型性能,可采用注塑、吸塑、挤出成型、吹膜成型、发泡成型等方式加工;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纺织纤维、包装材料、医疗卫生等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PLA供不应求“今年,大家到处都在找PLA。”一位从事塑料材料生产多年的业内人士说,即便是去找海正,也很难拿得到货。一时间,PLA供不应求。据了解,全球PLA的产能还没有超过一百万吨。目前,PLA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如美国的NatrueWorks公司,德国的Inventa-Fischer公司,日本的UNTTKA、帝人、三井化学等公司。国内*大的聚乳酸企业是浙江海正,已形成年产1.5万吨的生产能力,上海同杰良、南通九鼎、光华伟业具有年产千吨级以上的生产能力。江苏允友成、恒天长江、中粮集团、富士康、飘安集团等企业都已建成或计划建设年产万吨级的聚乳酸项目。近日,浙江友诚更是在广西崇左市投资建设年产50万吨的聚乳酸项目。“浙江友诚一旦投产,将极大的释放市场对PLA产品需求。届时,全球的PLA总产能预计将超过一百万吨,形成千亿级规模的市场。”PLA材料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原料可再生等优势,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还可以大量减少材料产业对石油的消耗,缓解石化资源压力。PLA的两大限制:技术和成本该专业人士说, 由于材料本身的特性,PLA很难做到耐高温,这极大的限制了它应用的范围。“像垃圾袋、包装袋、快餐盒等日用产品还影响不大,可以进行替代,但是 它质硬、韧性较差、缺乏柔性和弹性、极易弯曲变形,像汽车、家电、3C电子等工业领域,现在还很难出现大规模的替代。除非技术上出现较大的变革。”高成本是PLA的另一个限制。“以我们常见的1000ml快餐盒为例,PLA材质的市场价格基本都要接近1.0元/个,而普通PP材质的价格一般在0.3元/个左右。价格上翻了一番都不止,所以,市场的接受度并不是很高。”“国内一年也就十多万吨的产量,再加上一部分出口。所以,PLA的货源一直都比较紧张。”该专业人士还讲到,国内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很多人都看好PLA的前景,都想提前布局,以便在将来的市场上能够分一杯羹。总体而言,是问得多,真正要做的少。国外企业发展情况国外聚乳酸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生产技术**,产能较大。纵观全球,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公司往往都是专门生产和销售PLA的企业。目前,美国NatureWorks是全球**的PLA企业,其合作网络覆盖全球,世界众多厂商均使用其生产的Ingeo树脂加工、生产PLA制品,近年来不断推出3D打印用PLA新配方。荷兰Corbion公司与Total公司共同开发的耐高温PLA也处于****行列,在建工厂产能巨大,是未来有力的竞争企业之一。国内企业发展现状据MarketsandMarkets预计,从2015年到2020年,聚乳酸全球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0.9%,到2020年全球聚乳酸消费市场将达到51.6亿美元。由于消费者和塑料制造商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加上政府立法的支持,亚太地区将成为消费增长*快的市场。我国PLA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产业集中、集群规模大、竞争力强。****的是浙江海正,其聚乳酸生产技术在国内**且产能高;珠三角地区仅有光华伟业,但产业链成熟,产学结合紧密,所占市场份额仅次于浙江海正,其PLA生产目前在我国也属**地位。2017年以来我国PLA市场增长迅速,其中光华伟业2017年上半年度环境友好型生物材料实现销售收入3,319.74万元,同比增长34.25%;3D打印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53.37万元,同比增长211.53%。此外, 国内政策利好消息不断,PLA主要企业通过扩大产能巩固市场地位。海正加紧了于2015年立项启动的5万吨PLA项目建设,预计于2019年初投产,届时海正PLA的年产量将达65000吨;九江科院生物化工有限公司2017年中首期工程建成投产,计划2018年启动二期万吨级高性能聚乳酸及改性生物降解材料生产线的建设。聚乳酸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材料,具有取代传统石油基高分子材料的潜力,可有效地缓解对石化资源的依赖及减少白色污染问题。再加上《“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利好政策, 可以预见我国聚乳酸产业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查看更多>>
  • 中国仅有100多个堆肥厂?塑料垃圾*终去了哪里?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原创报道,在全国治理塑料污染的当下,研究一下塑料垃圾*终去向的问题,显得尤为必要。据天眼查数据,中国目前只有594家关于“堆肥”服务的企业,这些服务包括城市垃圾分类和堆肥服务、保洁设备的生产研发服务、堆肥技术开发和推广服务等。通过国家统计局数据可知,我国2019年无害化处理厂数为1183座,其中卫生填埋的厂数为652座,焚烧处理厂为389座,那么堆肥厂100多座。观察这些堆肥厂,多数以非粮作物如蔗渣、秸秆、动物粪便为材料。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家:北京三益能源环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地下水污染治理;环境科学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承包;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工程勘察设计;项目投资;销售环保节能设备。公司致力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以及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利用,是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项目系统集成、设备供应和投资运营等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商。该公司为客户提供沼气制备生物燃气商业模式,农业有机废弃物(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市政污泥处置,高浓度有机废水资源化处置,沼气提纯等系统解决方案。服务模式包括投资运营模式(BOO/BOT/TOT),系统解决方案(设计—采购—工程管理),设备与融资租赁等。广西金穗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金穗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广西首家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微生物有机肥料生产线与服务的公众公司,主要从事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微生物肥、育苗基质肥、有机液态肥研发、生产与销售,微生态菌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土壤生物修复工程与技术外包。公司厂区占地面积总共为139.3亩,建筑总面积 62515平方,年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进行技术合作,建设有面积1300平方的微生物研发中心大楼,采用有机微生物复合菌-VT菌剂、功能菌肥,引进广东农业机械研究所与上海沃迪自动化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结合本公司专有的技术,通过特殊的工艺处理,把作物秸秆、工厂有机废弃物(糖厂滤泥,灰渣,木薯酒精渣、烟末、糖蜜酒精废液等),经过混配、发酵、陈化、加工等工序,加工成高附加值的生物绿色环保型生物肥料。法夫曼达因堆肥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法夫曼公司始创于2001年,是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以“让环境更美好”作为使命追求,近20年核心专注于一件事:“各种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2010年与沈阳达因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创建法夫曼达因堆肥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自主拥有微生物菌种核心技术、非标工程项目设计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具备提供从日处理几吨到几百吨有机废弃物处理的解决方案和全套设备的能力。多年来,在这些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垃圾分类出的厨余垃圾处理,单位食堂的餐厨垃圾处理,农村有机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农贸市场果蔬垃圾处理,市政污泥处理,牛畜粪便处理,果园修剪树枝处理,生活有机垃圾处理等。云南广南圣元能源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圣元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等综合治理的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是深圳国资委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重点投资的企业。目前,圣元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拥有20家全资子公司,已运营、在建和筹建垃圾焚烧发电厂13个,在建餐厨、厨余垃圾处理项目1个,已运营污水处理厂5个、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1个,及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的收集、运输及终端处理系统。它们分布在福建、江苏、安徽、山东、甘肃等省份,服务面积超4.5万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近2500万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及技术研究、推广;污泥处置及技术研究、推广;废渣处置及综合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处理及技术研究、推广;污泥处理及再生利用;餐厨和餐余垃圾的处理、技术研究、推广;生物质处理、堆肥技术研究、推广;废生物质油脂回收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回收利用;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收集、清运。天津市赛泓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赛泓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是天津市瑞德赛恩水业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总投资5.38亿元,占地面积约150亩。是一家以创新技术和专业服务为核心的环保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致力于固体废弃物治理、河床底泥治理、油污泥无害化治理及市政污泥好氧发酵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拥有专业的项目方案设计、实施和管理经验,以及优秀的技术团队,通过不断整合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售后服务能力,目前已成为国内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的**者。安溪安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安溪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安溪安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坐落于福建泉州市,设计处理能力为日处理污水3.00万立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厂区土建施工,工艺设备、工艺管道安装,电气、自控系统安装,照明,防雷接地,采暖,通风,厂区道路施工及绿化等。安溪县城市污水处理厂自2007年4月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污水处理设备运转良好,日平均处理污水量为3.18 万立方米。该项目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厂区主体工艺采用A2/O处理工艺,经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排放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安溪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极大地改善了城市水环境,对治理污染,保护当地流域水质和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改善泉州市的投资环境,实现泉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根据上述公司的简介,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做堆肥厂的企业都是身兼数职,由于堆肥厂的馈乏,大多数塑料在分拣回收之后,剩下无回收价值的塑料垃圾*终去了焚烧发电厂。我们在《这5个省市塑料垃圾“零填埋”,背后意味着什么?》一文中写到,多地承诺零填埋,其*终结果就是焚烧。这与当前几乎举全行业之力,动员全民参与的力度去推行的一次性降解塑料制品,*终仍以焚烧了之的话,似乎有点违背初衷。所以,各地在下一步规划建设足量的堆肥厂显得任重而道远。但是,据统计未来几年全国降解塑料用量也不过400~500万吨,如果因此又去大举兴建堆肥厂,是否劳民伤财?

    查看更多>>
  • 绿色包裹多一点海南积极推动邮政快递源头禁塑

    绿色包裹多一点 白色污染少一点2021年12月30日,海口市一美团优选店工作人员用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包打包商品。在网上购物后您收到过“绿色包裹”吗?2021年12月29日至30日,记者跟随“海南全面禁塑周年看”媒体行活动走访美团优选、京东物流快递分拨中心等地,实地采访电商平台“减塑”举措与经验。“针对部分试点社区,美团优选会给团长配备可降解塑料袋,2021年下半年我们就送出了超百万个可降解塑料袋。”美团优选海南区负责人叶臻瑜介绍,美团优选进驻海南以来,专门启用了提供可降解塑料袋的合作商,并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培育形成塑料减量、绿色物流和循环利用新模式,在社区电商领域形成了一套自有循环体系。据统计,海南每天就有超2万个美团优选商品运输筐被反复利用,减少了一次性塑料品消耗。在产品加工过程中,美团优选还将塑料标签换成普通纸质标签。为了提升禁塑意识,美团优选多次向合作“团长”推送禁塑信息。“我们配送点的订单数为每天200个至300个,从2021年1月开始,我们打包袋都换成了全生物降解塑料袋。顾客如果参加活动,还有机会***取尼龙提袋,可以循环使用。”海口市昌茂水木清华小区的美团优选配送点“团长”罗有妃说。除了美团优选,京东物流同样在落实“减塑”举措上发力。“目前,京东物流在海南已投放循环包装箱‘青流箱’,并使用循环快递袋,探索逐步减少使用一次性PE塑料包装袋。‘青流箱’采用可复用材料制成,一般情况下一个箱体的循环周期是20次,破损后还可以回收再利用。”12月29日,在澄迈金马物流综合产业园内,京东物流分拨中心现场工作人员向媒体记者介绍,京东物流携手供应链上下游伙伴,发起“青流计划”,公司应用循环包装箱“青流箱”代替传统纸箱。如何保证“青流箱”有效循环利用?上述京东物流工作人员解释,快递员送货上门后,若是与收件人面对面完成货品交接,会现场带走“青流箱”;若是放在丰巢快递柜,则会等收件人收完货后,择日再进行回收。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积极推动邮政快递源头禁塑,以收寄环节为抓手,通过行政监督、政策宣讲、联合执法等手段,推动快递企业禁止收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查看更多>>
  • 光降解是我国降解塑料的发端,为何走不通?

    我国可降解塑料产业已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从光降解塑料到淀粉添加型降解塑料再到可全降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消费量平均年增速在20%左右,2019年,我国生物降解塑料消费量约26万吨。“双11”已过,“双12”即将到来,在“买买买”以及海量快递包裹的背后,是塑料包装废弃物的持续增加,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随着各地“禁塑令”“限塑令”的实施,在快递和日常生活中推广使用可降解材料,特别是生物可降解塑料,不失为减少环境污染的一个有效途径。何为生物可降解塑料?推广和普及生物可降解塑料还面临哪些挑战?科技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对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并非仅“生物”造,但要靠微生物降解生物可降解塑料又称生物降解塑料、生物分解塑料,可在自然界中,或在堆肥、厌氧或水性培养液等特定条件下,依靠细菌、霉菌和藻类等微生物的作用,*终被完全降解成二氧化碳、甲烷、水等。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物”二字是指需要用微生物来降解,并不意味着必须用生物材料来生产。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教授解释说,生物可降解塑料可以用石油来生产,也可以用生物基材料来生产。比如聚乳酸(PLA)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产业化*成熟、产量*大、应用*广泛的生物可降解塑料。PLA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可以用淀粉生产,也可以用石油生产。“根据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来源,可将其分为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石化基生物降解塑料两类。”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刁晓倩说,石化基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以化学合成的方法,将石化产品聚合制成的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比如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二氧化碳共聚物(PPC)。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来源非常广泛。根据来源,主要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天然材料直接加工得到的塑料,天然材料来源有植物和动物两类,植物来源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等,动物来源包括明胶、甲壳素、壳聚糖等;第二类为微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共同参与得到的聚合物;第三类为由微生物直接合成的聚合物;第四类为以上这些材料共混加工得到的,或这些材料和其他化学合成的生物降解塑料共混加工得到的。可降解塑料产业经历多次技术革新在海口、三亚等地,记者发现,无论是去商超购物还是喝奶茶、咖啡等,使用的购物袋、吸管等都由生物可降解塑料制成。2020年12月1日起,海南已正式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不过,当消费者拿到可降解塑料制品时,可能想不到,可降解塑料产业已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多次试错和纠偏。“光降解塑料”是我国降解塑料行业的发端。20世纪70年代早期,塑料薄膜技术进入我国,应用在农业领域,提高了作物单产。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塑料薄膜累积在土壤中,带来了“白色污染”等问题。基于此,光降解塑料应运而生。光降解塑料烯烃聚合物被光照射后可从大分子变为小分子链段,但这仅仅是“崩解”而已,不能从根本上将聚合物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崩解产生的小碎片依然残留在土壤中,无法回收,更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甚至可能会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光降解”之路不通,于是到20世纪90年代,可降解塑料进入淀粉添加型降解塑料阶段,产品研发主要集中于“填充型淀粉塑料”方向。填充型淀粉塑料主要是将淀粉作为填料填充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中,通常其填充量达10%—30%。“填充型淀粉塑料本质上仍含有PE、聚苯乙烯(PS)等聚烯烃聚合物,只能部分降解,仍存在环境危害。”杜欢政说,如今,可降解塑料到了全降解塑料阶段。全降解塑料包括PLA、PBAT、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以及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类生物可降解塑料等。大多数都具有完全可生物降解、较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等优点。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消费量平均年增速在20%左右,2019年,国内生物降解塑料消费量约26万吨。随着禁限塑政策密集出台和逐步落地,重点替代领域为一次性薄膜、快递包装、线上外卖等。据估算,到2025年,上述领域预计可实现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大幅替代,保守预估需求量约693万吨,而到了2030年则需约1386万吨。生物可降解塑料发展瓶颈正逐步打破生物可降解塑料除在一次性薄膜、快递包装等领域可替代传统塑料外,还可用于农用地膜、纺织纤维、耐用塑料餐具、汽车工业制品、泡沫制品、3D打印材料等领域。然而,前瞻产业研究院在《可降解塑料产业图谱:概况、发展历程、生产工艺趋势和瓶颈》一文中指出,生物可降解塑料发展还面临多重挑战。例如,目前市场上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是传统塑料袋的3倍以上,如无强制性法规,难以在市场上推广;缺少强制性标准,特别是各地对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标准参差不齐,导致政府监管部门监管困难。不过,生物可降解塑料发展瓶颈正在逐步突破。短期来看,随着生物可降解塑料产能逐渐释放,价格增速会逐渐放缓。长期来看,随着原料的多元化和技术的进步,生物可降解塑料产品价格总体将有所下降。此外,我国正在推动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标准制定工作。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在标准立项、批准发布等环节支持《生物降解材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全生物降解饮用吸管》等生物降解塑料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为推动塑料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杜欢政表示,要解决塑料的污染问题,首先是塑料使用减量,其次是加大循环利用力度,然后才是替代。替代包括纸替代、其他材料替代,也包括用可降解塑料替代不可降解塑料。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或将得到更快速的发展。

    查看更多>>
  • 可降解塑料需求激增:注塑机技术转型势在必行

      新的“禁塑令”发布后,预计仅外卖、快递、农膜三个领域,未来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将可达154.53万吨,对应的市场金额为270亿元。此外,我国生物降解垃圾袋、购物袋市场需求巨大,年产值可达120亿元;生物基全降解充气袋产品需求增长很快,市场需求总值将达373亿元;生物基降解餐盒市场需求巨大,年需求约有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的号召并从源头上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是每个企业肩负的责任,对于生产塑料制品的塑料机械制造企业来说,想要让机器生产出符合环保要求的可降解塑料制品,或需要经过技术工艺的调整升级、甚至是研发新型设备才能顺应市场需求,获取长足发展。   泰瑞机器(603289.SH)日前在互动平台上表示,泰瑞机器作为上市公司,具有高度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感。公司的废旧塑料的回收再生造粒注塑成型技术方案、PLA(聚乳酸、可降解塑料材料)注塑生产智能化解决方案等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节能、降耗、低碳等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也将会对塑料机械行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及增长点。公司研发产品项目“固体回收高分子材料高效处理与高值化再利用成套工艺及设备”被评为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循环经济”和“可降解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投入以及应用,助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日前,有投资者向伊之密(300415.SZ)提问:可降解塑料PBAT需要新型注塑机吗?旧的注塑机是否也可以用?伊之密表示:可降解塑料PBAT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现有条件下并不需要更换一台全新的注塑机,仅需在旧有注塑机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即可投入生产,如:成型工艺的改进或软件算法的迭代等。   可降解塑料,尤其是全降解塑料制品已经势在必行,这些材料具有加工温度低,加工温度与降解温度非常接近的特点,同时易氧化降解且易受水分影响,一旦受热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就会降解造成凝胶、黑版或者黄变。严重影响制品外观和性能。针对全降解塑料,注塑机应该具备低停留时间塑化装置、低温低剪切高效螺杆、伺服油泵节能系统、温度与压力精确控制反馈系统等等新特质。对于注塑机制造企业来说,是时候加快技术转型升级的步伐了。   注塑工艺上和普通注塑的区别:   可降解塑料和普通塑料的注塑工艺上差别巨大,其原因在于可降解塑料一般为流动性较差的非牛顿流体,在低温下不融化,高温下易分解,因此加工温度范围较低。不同的可降解原料其加工工艺都有很大的不同,以PHA为例,可以使用反向温度控制的方法,即位于料斗下部的温度要高于喷嘴温度,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原材料的熔化和分子量的损失。   选购注塑机的注意事项:   普通注塑机完全无法生产可降解材料,因为可降解材料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较低的熔融状态下,流动性非常差,对注塑机的拉杆和注射活塞杆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容易导致无法正常成型;或者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注塑机性能衰减明显,无法正常生产。一般推荐使用“快速机”系列伺服注塑机,拥有较高的机械调教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的消耗,有利于可降解材料的成型。 

    查看更多>>
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沈砖公路5666号恒耀广场B栋18F

电话:021-5227 0816

邮箱:jihua@jihuaexpo.com